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11.85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7.02%(极显著);2005年续试,平均亩产603.63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5.32%(极显著)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.74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6.17%。2006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56.92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9.33%。
特征特性:
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比对照汕优63早熟1.1天。株型适中,后期转色好,每亩有效穗数18.4万穗,株高111.4厘米,穗长25.2厘米,结实率80.7%,千粒重27.1克,抗性:穗瘟病平均6.6级,抗性频率25.0%。
栽培要点:
1、育秧:根据各地中籼生产适时播种,一般3月至4月中下旬播种。
2、移栽:栽插密度每亩1.2万-1.6万穴,每亩基本苗5万-8万苗。
3、肥水管理:施足底肥,早施分蘖肥,看苗施穗肥。前期浅水灌溉,中期轻搁田,后期保持湿润,不可过早断水。
4、病虫防治: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。
适宜区域:
适宜在云南、贵州、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(武陵山区除外)、四川平坝丘陵稻区、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