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种类别:小麦
审定级别:省审
品种来源:
豫麦69号(新麦9号)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、优质、稳产、广适小麦新品种, 200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。
特征特性:
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。株高80厘米,全生育期234天。幼苗半匍匐,叶色浓绿,生长势强,抗寒性好(抗冬寒、耐春冻)。分蘖力中等,返青两极分化快,分蘖成穗率高。株型紧凑,叶片直立,茎秆粗壮,抗倒力强。旗叶短宽上举,功能期长。穗长方型,长芒,白壳,穗码较密,结实性好,白粒、半角质,不易落粒。成产三因素高而协调,平均亩成穗39.7万,每穗39.8粒,千粒重40克,高肥水条件下成产三因素能达三个“四十”。后期灌浆快,落黄好,耐旱,耐水渍,中抗穗发芽。高抗条锈病,中抗叶锈和纹枯病。轻感白粉病,中感叶枯病,易招蚜虫。
产量表现:
1、1998-2000年两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:1998-1999年度10点汇总均增产,平均亩产472.8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增产11.04%,居第一位。增产幅度4.59-20%,最高产量558.3公斤;1999-2000年度,9点汇总均增产,平均亩产482.3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增产11.23%,居第一位。增产幅度7.54-15.48%,最高亩产556.6公斤。
1998-2000年两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高肥冬水组区试,1998-1999年度15点汇总10点增产,平均亩产442.3公斤,比对照种豫麦21增产7.29%,达显著水平;1999-2000年度20点汇总,18点增产,平均亩产554.2公斤,比对照豫麦21增产6.07%,达极显著水平,居第二位。
2000-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95.4公斤,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5.1%,居第一位。
四年76点次汇总有35点次平均亩产在500公斤以上,占汇总点数的46.1%,有35点次亩产在420-500公斤,占汇总点数的43.4%,即新麦9号的亩产次数分布主要在420-664公斤(89.5%),而且在水肥越高的田块增产越明显,1998年省超高产区试全试验平均亩产448.7公斤,新麦9号增产4.38%,1999年全试验平均512.2公斤,新麦9号增产达9.52%。两年超高产区试丰产性稳产性分析结果,新麦9号主效应值较大,品种与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(与1无显著差别),也表明新麦9号高产性突出,稳定性好,适应性广。
2、大面积示范试种丰产、稳产
四年来在淮河以北、邯郸以南、鲁西南、皖北、苏北多点示范试种,经受住了不同气候条件的考验。多数点平均亩产超450公斤,出现了多点小面积亩产突破600公斤的高产记录。1997-1998年麦播高温干旱,倒春寒,后期多雨寡照,多数品种发生倒伏,粒重下降,普遍减产,新麦9号较其它品种增产10-15%,新乡市临清店2.28亩创下了亩产683.5公斤的高产记录。1998-1999年度暖冬干旱,春冻和病虫害发生严重,新麦9号多点小面积亩产达600公斤以上。安徽宿州时村镇马宗华6亩,平均亩产652公斤;周口太康县马场镇于东清6亩地,平均亩产640公斤;夏邑县李集镇尹营村尹敬山10亩地,平均亩产605.7公斤。1999-2000年在黄淮麦区普遍播种偏晚,冬寒春旱多年不遇,各地群众共同反映新麦9号长势仍很好,耐冬寒抗春冻,耐晚播,根系发达,活力强,耐旱,耐水渍,抗穗发芽,且穗多穗大,丰产抗灾。
2000-2001年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、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牵头完成的新麦9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示范工作中,采取了综合配套技术,今年普获丰收。河南省漯河市偃城1500亩示范田,平均亩产550公斤,1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602公斤;新乡市翟坡5000亩示范田,平均亩产506公斤,三个农户亩产分别达到607公斤(8亩)、601公斤(9亩)、598公斤(12亩),是2001年5月全国优质小麦发展研讨暨产销衔接会主要参观现场,受到了与会领导、专家的一致好评;安徽亳州十河镇大州村种植的2000亩示范田,平均亩产500公斤,其中有500亩单产达550公斤,增产8%以上,亳州市政府于5月份召开了全市的现场观摩会,新麦9号被确定为亳州市重点推广品种。太和县倪丘种植的500亩示范田,亩产450-500公斤,其中3亩地亩产556公斤。秦寨区200亩平均亩产500公斤;江苏新洋农场、淮海农场、岗埠农场2000亩示范田,平均亩产552.5公斤,最高亩产达到570公斤,表现出抗寒、抗病、丰产性好等优点。新麦9号丰产、稳产、抗病、抗逆性和适应性,已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。
栽培要点:
多年试验、示范及大面积生产应用实践表明,新麦9号适宜邯郸以南、淮河以北、皖北、苏北、鲁西南及陕西关中等广大黄淮麦区高中肥、早中茬地种植。适宜播期10月5-25日,最佳播期10月5-10日;最佳播量7-8公斤/亩,晚播播量9-11公斤/亩。年前重施分蘖肥,年后酌施拔节肥,加强冬前和拔节末期肥水管理。早浇灌浆水,早防病,早治虫,重点治好蚜虫,灌浆后期控肥控水,促使籽粒增重,品质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