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征特性
生育特性:福建做双晚130天左右,比对照汕优63迟熟1-2天,作中稻种植与汕优63相当;广西早稻两年引种平均125.8天,与对照特优63相当;
农艺性状:株型适中,群体整齐,熟期转色好。亩有效穗16.2万,株高109.5cm,穗长23.6cm,每穗总粒数143.3粒,结实率82.0%,千粒重29.6g。穗、粒、重三者协调性好;
抗性表现:福建省区试两年鉴定,稻瘟病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;广西引种试验鉴定为苗叶瘟6级,发病率均级7级,损失率25.8 %,损失率均级5级,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.8,综合评价为中感;
稻米品质:米质检测结果,糙米率81.7%,精米率73.8%,整精米率64.2%,粒长6.4毫米,长宽比2.6,垩白率62%,垩白度8.8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6.2级,胶稠度82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1.9%,蛋白质含量7.9%。
产量表现
福建省两年晚稻区试,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.3%,2006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3.87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.14%。2007年农业部“华南稻区超级早、晚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”项目省级专家现场测产验收,诏安县桥东镇示范片面积121亩,平均干谷亩产608.4kg;云霄县东厦镇洲渡村示范片面积140亩,平均干谷亩产628.1kg。高产栽培亩产达700~750kg。
栽培要点
参照当地适宜季节,适时早播,培育壮秧,中、晚稻秧龄不超过30天;亩足基本苗8-10万。500公斤产量亩施纯氮12公斤,氮:磷:钾比例1:0.8:1.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