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征特性
生育期特性: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.5天,比对照Ⅱ优838迟熟0.8天。福建省、安徽省区试平均143-144.0天,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左右。
农艺性状:群体整齐,茎秆粗壮,长势繁茂,熟期转色好。每亩有效穗数16-17万穗,株高120-130厘米,穗长26厘米左右,每穗总粒数160-180粒,结实率80-85%,千粒重28-29克。
抗性表现:国家区试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4.1级,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;白叶枯病平均6级,最高7级;安徽省区试鉴定中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;福建省区试鉴定为感稻瘟病。
稻米品质: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70.3%,长宽比2.6,垩白粒率51%,垩白度6.8%,胶稠度59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2.3%。安徽省区试鉴定米质12项指标中9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。
产量表现
长江中下游中籼区试,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0.30公斤,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.01%,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.44公斤,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.46%。福建省中稻两年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.33公斤和570.54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.27%和8.27%,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.98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.69%。安徽省区试两年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6。2%,生产试验,增产8.35%。一般栽培亩产可达550公斤左右。
栽培要点
1.育秧:适时播种,大田每亩用种量1.5公斤为宜。
2.移栽:秧龄25~30天左右移栽,合理密植,栽插规格20厘米×(20~23厘米)为宜,每亩栽插10万~12万基本苗。
3.肥水管理: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每亩施用纯氮10公斤,氮、磷、钾比例以1:0.5:1为宜,以基肥为主,分蘖肥占总肥量的40~45%,穗肥以钾肥为主。水分管理上,采取浅水勤灌、湿润稳长的方式,苗数达到预定的80%后及时搁田,后期干湿壮籽,不过早断水。
4.病虫防治: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螟虫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