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品种来源
湖北大学与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自选的两系不育系HD9802s与恢复系R42配组而成。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,审定编号:国审稻2006010。2007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,审定编号:鄂审稻2007001。
二、产量表现
2004年国家区试中表现极为突出,2005年继续参加国家区试并同步参加生产试验。国家区试平均亩产511.66公斤,比对照浙733增产8.15%,达极显著水平;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.19公斤,比对照浙733增产12.13%。
三、特征特性
1、生育期:全生育期108.9天,比对照浙733长1.4天,比金优402短2天。
2、生物学性状:株高86.9cm,株型紧凑,茎杆粗壮,生长势较旺,叶色浓绿,叶姿挺直,剑叶宽短挺直,穗形较大,结实率较高,穗大粒多,谷粒长型,桴尖无色,叶绿籽黄,熟相好。
3、经济学性状:最高苗29.44万/亩,有效穗21.84万/亩,成穗率71.18%,穗长19.4cm,每穗115.2粒,实粒96.5粒,结实率83.8%,千粒重24.7克。
4、米质:出糙率79.4%,精米率68.3%,整精米率61.4%,垩白粒率9%,垩白度1.2%;直链淀粉含量20.62%,胶稠度72mm,粒长7.0mm,长宽比3.4,透明度2级。稻米品质优,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(国家区试米质鉴定为国标二级)。
5、抗性表现:抗倒性较强,适宜机械收割,苗期耐寒性较强,中感白叶枯病,纹枯病较轻,稻瘟病加权平均5.7级;大田示范中抗病性好
四、栽培要点
1、正确浸种,适时早播。连续浸种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,入水三起三落,适度漂洗。移栽田3月底至4月初播种,小拱棚育秧。直播田4月10日左右地温稳定在10℃以上,可湿籽播种。秧田亩(667m2/亩,以下同)播种量15-20公斤,大田亩用种量2-2.5公斤。
2、适时移栽,保证基本苗。移栽秧龄应该严格控制在28天以内,机插秧龄控制在15天左右。株行距13.3*20cm(4*6寸),每穴插2-3粒谷苗,亩插基本苗8-12万。
3、科学肥水管理,注意增施磷钾肥。亩施纯氮12-13公斤,五氧化二磷6-8公斤,氧化钾10公斤。基肥占总肥量的70%,追肥占20%,穗肥占10%。移栽后3-5天亩施尿素7-8公斤,露泥晒田,促新根快发,分蘖期勤灌浅灌,控制无效分蘖。亩苗数达到28-30万时排水晒田,后期严格控制氮肥用量,以防贪青和病害。
4、根据当地植保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。秧田期主要防治稻蓟马,大田期主要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。在稻瘟病的发病区和高发年份,用40%富士1号在破口期和齐穗前期各用1次药,在多雨雾地区灌浆期要加用药1次,重点防治穗颈瘟。
5、及时收割,确保品质。“九成熟,十成收”,谷粒85%变黄时抢晴收割,禁止暴晒,确保稻米品质。